在数字化浪潮的时代契机下,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结下累累硕果,全国中小学网络覆盖率100%,慕课规模全球第一,智慧教育市场规模超万亿元,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显著缩小。
同时,教育场景更加丰富,教育形态更加灵活,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行为更加精准,教育终端更加普及。
一.政策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强劲动能
2021年12月,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持体系,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等目标。
去年1月,教育部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除上述国家级政策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已有29个省市发布各类政策指引,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标准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指引方向
数字化变革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已经深入影响了教育理念、文化和生态。
规范发展、标准先行,尽快建立健全教育数字化标准体系,既是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握时代机遇、推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基础上,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进一步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三.平台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资源支撑
去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一期上线了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内的子平台。截至去年12月,我国三大智慧教育平台累计访问量已超过474亿次。其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总浏览量152亿,总访客量2.8亿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累计访问30.98亿人次,总访客2.77亿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与课程服务平台累计访问292亿次,选课学习接近5亿人次。
四.数据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核心要素
创新科技的应用让教育数据特别是学习数据的呈现客观化、可视化、简易化,让每个人的学习数据都更加精准、精确、实时可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这一目标指引下,2023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预计将迎来政策持续支持、标准日益健全、平台逐渐完善、数据主体更加活跃的关键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