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易联 - 智慧校园方案提供商
客服热线:400-800-5368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关于智慧教育发展情况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3-08-16 17:58 浏览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 2018—2022 年) 》明确“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市教育两委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主动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建立适应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体系。

01

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北京市出台了《首都教育现代化 2035》、《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 2025年)》、《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保障政策,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鼓励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市区校广泛开展实践,初步形成了若干具有北京特色的应用模式。

(一)智“教”,智能技术助力教师精准教学。通过智能技术,教师精准掌握学生上课反馈、完成作业、测验测试等学习过程数据,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差异,并据此实施精准教学。

(二)智“教”,智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助力优质均衡。通过“双师课堂”,建立集团校、城乡校等协作式教学共同体,支持课内课外一体化全场景教学应用,做到备课、教学、学情、资源、作业“五同步”,实现跨校跨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智“学”,助立学科学习,提升学习质量。将人工智能与 VR/AR 、融媒体等技术结合,实现资源的可视化、泛在化、集约化呈现,构建新型认知工具,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实现育人模式升级。

(四)智“学”,落实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智能技术在艺术、体育、科技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智“学”,实现分层个性化作业,助力减负提质 。通过智能作业管理系统,对海量校本题库进行分层匹配,动态生成题目难度、知识点标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匹配不同难度的题目,实现一键生成个性化作业,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智“评”,探索个性化评价,提高评价水平。各区教委、学校和技术企业积极探索智能技术在促进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方面的应用。北京市第八中学通过构建学习诊断系统、多维度评价分析系统、个性化资源推荐系统、智能校本题库系统等,形成学生、班级、年级的学情记录,为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提供不同多维度分析评价报告,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的数据化、可视化,绘制学生个性化知识图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加快构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东城区2019年获评教育部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提出“1+7+N”智慧教育建设总体框架,在教学体系、育人体系、作业体系、教研体系、教育体系方面开展探索 。

02

存在问题与挑战

(一)教育复杂度大、开放度不够,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挖掘不深入。随着技术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越来越接近真实的情景和现实的问题,学习由解决单一简单问题逐步转向融合性强、复杂度高的真实问题,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倾向于体验式学习、沉浸式学习,课堂交互和协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学习实践的复杂性增加。

同时,教育系统缺乏对新技术赋能教育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出发点,探索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还未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构,缺乏有效手段和典型应用场景。

(二)教学方式转变,教师适应性不足。目前不少教师尚不具备利用智能技术开展常态教学的能力,仍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技术创新飞速发展,工具软件的迭代升级速度较快,教师缺乏学习新技术的途径和时间,逐渐导致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对于教师来说,未来重复性工作将由智能化工具完成,教师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升自我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上。

03

对策与建议

(一)把握教育智能化发展规律,拓展应用新场景。相比于其它领域,教育智能化领域由于数据储备、数据感知、数据标准化受限,跨介质互联困难,情感计算与认知计算难以突破等约束条件,自然呈现的发展规律确实是慢一拍。同时,教育领域是“人”的密集程度最大的领域,其复杂性与牵涉面超乎寻常。

因此,要遵循这一特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主责部门统筹组织、业务部门应用推动、技术部门支撑保障、社会机构参与服务的工作体系。畅通优质社会机构进校服务渠道,激发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活力,解决智慧教育相关应用还停留在某些学校、某个工具、某个点上,不深入、不协同、不长效的问题,拓展系统性、典型性的应用新场景。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养,提升教师能力。将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纳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校长培训内容,计入必修学分,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智慧教育相关新技术变革。持续开展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加强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指导教师灵活应用技术和工具开展智能教学,全面提高教师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树立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培养数字化能力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