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为了推进国家教育的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的教育行业标准,标准发布以来对教育领域影响非常重大。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何重要?何为关键?如何提升?我想今天就这三个问题,分享一些思考。
一问: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何重要?
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为何重要?教师数字素养不仅仅是教师作为数字时代公民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素养,还有两个更重要的需求。
第一个需求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教育教学创新变革的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要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任务使命。经历了教育信息化的1.0、2.0时代之后,教育数字化实际是向教育数智化转变的过程,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数据赋能当前的教育教学系统性变革。
新课标发布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一轮教学改革,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继续教育各个领域也在大力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变革,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适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教育教学创新变革的关键之一。
第二个需求是西部乡村教师队伍与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我们国家面临西部和乡村地区教师短缺的困境和“优秀毕业生进不来,优秀老师留不下,留守教师教不好”等矛盾,长期以来,教育部通过强师计划、国培计划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予以改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为解决矛盾和困境提供了新路径。
过去20多年来,国家为发展西部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设备,调研结果也发现,西部学校硬件设施已广泛到位,但教师软能力却是短板,例如白板、平板、智慧课堂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没有用起来,或者没有用好,没有发挥期待中通过信息技术撬动西部和乡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因此,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促进西部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西部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二问: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何为关键?
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何为关键?近年来,数字素养越来越受重视,围绕数字素养提升目标,政府、学校等开展了多类型项目,如何真正精准有效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其中有两个关键。
关键一是修正认识。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甚至学科专家在认识上存在两个分离的现象。第一个分离是把信息技术跟学科教学分离,为了用技术而应用技术;第二个分离是把数字素养与当前的教学改革分离,两个认识上的分离也导致一部分教师对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态度消极,或者态度积极,但在实践中走偏了方向。
关键二是发展能力。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包括五个维度:数字化的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紧密相关,相互支撑。
在哪个维度提升起来更容易呢?我们的调研发现,其实第二个维度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提升起来是最容易的。老师最关注的是如何掌握一个软件、一个系统的的实际操作功能,但是如何把信息技术跟自己的学科教学融合?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自己的教学改革?如何探索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很多老师仍然觉得很困难,而这恰恰也是当前教师数字素养的关键和核心,即数字化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在设计相应项目时要在整体目标上实现重心的转变,从教师掌握数字化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提升教师学科教学应用能力,从掌握通用性的数字化知识技能转变为发展学科教学的领域性数字化知识和能力,特别是从掌握一些分散的小技能,到发展整合应用的大能力。
三问:教师的数字素养,如何提升?
教师的数字素养,如何提升?我想认为应该有“六个新”,新认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平台和新规律。
一是新认识。要从教学改革创新的视角和学科教学与技术融合的视角认识教师的数字素养。所谓数字素养,其根本是数字时代教师的综合应用能力,核心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的能力。这是一个大能力,所以需要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平台,也需要去产生和发现新的规律。
二是新理念。体验和示范是改变教师观念和教学实践最重要、最有效的两个策略,希望教师如何去开展教学,就要以相应的方式培养教师。我们希望教师通过技术与教学融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开展人机融合的教学、开展素养导向与能力导向的混合式教学等,我们就应该通过示范,让教师在相应培训研修课程中实际体验到这些教学。因此,为教师提供高质量数字化专业学习和发展,体验和示范是关键的策略。
三是新模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强调,新时期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需要探索线上培训、线下培训与基于工作场景的校本研修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混合式“研训一体化”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知行融合、能力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如基于双师课堂的联合教研模式、基于网络的虚拟教研室、在线名师工作室等,这些本质上都是在为教师创设一个数字化的专业实践共同体,以优秀的教师带动西部地区、乡村地区、薄弱校教师的能力和数字素养提升。
四是新机制。首先要在区域层面建立新的政策机制,大力推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项目,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撬动区域和学校教学模式创新变革。其次要建立新的培训者团队机制,因为所有的新理念、新认识、新模式最后都要落实在培训者团队身上,应该建立学科专家、教研员和教育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团队,打破学科教学和教育技术各自为阵的壁垒,真正实现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数字素养与教学改革融合。
五是新平台。现在有很多的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平台,但我们还需要拓展符合教师专业学习规律、有效支持教师专业学习活动开展的教师新平台,充分地发挥教育大数据作用,能够把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专业学习过程性数据进行伴随性采集、数据画像等。
有篇文章提到,把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划分为四个阶段:教师培训资源数字化-教师专业学习数字化-教师培训服务数字化-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这些数字化最后都必须要依托数据基座,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构或企业为教师提供新平台,一是有效地支持教师数字化专业学习和发展,二是为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发挥数据基座作用。
六是新规律。在提升教师素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规律,发现认识这些规律,对于更好地理解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围绕着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为何重要、何为关键、如何提升三问,我们通过两个“需求”、两个“关键”、六个“新”回答了三问,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本质上是推进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数字素养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下的一个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