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部分。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即电子化设备、数字化设备快速地进入到课堂,积累了大量的教师教的数据和学生学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教育领域的“数据金矿”,如何挖掘这座金矿,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数字化”。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抓住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遇,着力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培养教师敏锐察觉教育教学中的有价值的数据,培养教师借助数字技术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解读数据以及基于数据进行教学改进。
02
教师数据素养的含义
无论是数据素养还是教师数据素养的含义,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其含义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数据素养含义的研究,我国学者刘雅馨和杨现民等认为,数据素养包括统计素养,同时要求人们了解怎么使用大型数据集,怎么连接各种数据集,怎么生成数据以及怎么解释数据;Carlso提出,数据素养能力应该包含数据的发现和获取、数据的管理、数据类型的转换和交互、元数据、数据监护与重复使用、数据的长期存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伦理等。
而关于教师数据素养的概念,Mandinach认为教师数据素养是指将科学数据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利用原来的学科相关知识、教学活动以及专业知识与教育数据来进行综合分析,以实现提高学生效果的目的;Michael & Susan Dell认为教师数据素养是指教师收集、分析、解释各种类型的教育数据,并用其优化教学、确定教学方案有效教学的能力。
阮士桂,郑燕林认为,教师数据素养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使用教育数据改善教学的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整体把握教师数据素养,一方面是教师具备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具备应用数据改进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数据素养应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解读、数据交流等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以及应用数据识别教学问题;应用数据进行教学干预,实现精准决策;应用数据监控教学,实现更客观、更公平的教育评价。
03
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数据素养成为教师的核心素养。为了有效培养教师数据素养,需要综合考虑,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进以及教师研究等方面综合推进。
(一)教师培训是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基础策略
通过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数据素养培训课程,实现教师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教师数据素养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数据获取的方法和技巧、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数据解读和分析有效策略。教师培训的方式可以借助实践和案例分析,让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研究来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此外,教师培训还应注重培养教师的数据伦理意识和数据安全意识,确保教师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遵守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原则。
(二)教师课堂教学是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实践策略
教师可以将数据处理和应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和解读相关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数据来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问题驱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据处理和应用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和学生数据素养的双提升。
(三)教师教学研究是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深化策略
教师可以选择与数据处理和应用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通过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数据素养。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收集、分析和解读大量的研究数据,培养扎实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04
结语
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旨在培养教师的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并促使教师能够应用数据进行教学决策和教学干预,以及实现更客观、更公平的教育评价。这将有助于教师在大数据时代适应教育领域的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同时,这也需要教育机构和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平台,共同推动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