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易联 - 智慧校园方案提供商
客服热线:400-800-5368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AI教学”需注意“软硬结合”

发布时间:2024-06-13 15:20 浏览量: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智慧教育深入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

比如,在“教”的方面,AI为教师提供了一位“智能助手”。生成式AI大模型能够与师生互动对话,提供全天候服务,帮助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视频和PPT,甚至代为设计和批改作业、设计班级活动等;在“学”的方面,借助AI,每位学生拥有了一个“智能导师”和“学伴”,随时随地学习并获得指导,自主学习条件大为改善。

AI还将带来教学内容的改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导致人们对识记类知识的需求大幅削减,转向更加关注操作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现行的课程、教材、课外活动的内容结构,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AI教学”在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存在人们普遍担心的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过调查和归纳,主要包括:致使教师作用边缘化、增加学生依赖性、缺乏人文关怀、加剧教育资源和服务不均衡、泄露隐私及侵犯知识产权、生成答案不准确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秉持一个理念:

“AI教学”,不能止步于AI技术的应用,而是要借助AI技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思维、数字素养、数字知识和数字技能等。

如果说前者属于教育发展的“硬件”建设,后者就属于“软件”建设。“软硬结合”才能助推“AI教学”良性发展。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立足教育强国战略全局,系统谋划“AI教学”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及时出台“AI教学”发展指南等引导性文件,帮助学校和教师规范开展各项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注重研判防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能引发的教育风险,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技术生态。

二是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的系统化培养。适应AI,教师要学习新技能、培养新思维。比如,教师需要学习如何设计使用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提示语,将提示语设计技能视为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同时,提升教师智能化管理能力,加强对学生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教育,防止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弊或对人工智能形成依赖,产生惰性。

三是建立系统管理机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力量、信息化企业以及学校之间的有效协同。教育行政部门需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鼓励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配套政策。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尤其是发挥好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创新作用,促进“AI+教育”行稳致远。

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既是适应教育和科技新形势的必要选择,也是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有效路径。我们要以积极进取、务实担当的姿态推进各项工作,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变成现实,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AI赋能教育教学的同时,在校园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AI语音识别报警防欺凌系统,如今校园欺凌事件多有发生,起因复杂,涉及到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

传统的“人防”和“物防”系统,学校难以掌握学生活动,导致学校很难有效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如何有效减少甚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是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值得深思的问题。

就学校而言,加强防范、提前预警、重点位置关注、畅通家校交流渠道是有效的解决措施。

基于此类现状,我司推出校园防欺凌系统,希望能够对减少事件发生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四大机制

一、预警机制

建设AI声音预警系统,弥补监控盲区,在卫生间、宿舍和操场角落等区域实现预警。

二、管理机制

建立巡护系统,确保校内工作人员尽职到位,在重点位置、敏感时间实现人员监管。

三、规范机制

建设学生行为评价系统,通过制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管理,从而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四、疏导机制

建设家校沟通系统,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让学生能够及时缓解和释放不良情绪,有效消除恶劣情绪导致的冲动事件发生。

系统功能

1.关键词智能语音报警;

2.声光震慑,事中干预;

3.多途径逐级通知相关人员;

4.实时对讲,警报响起后及时响应;

5.自动生成事件报表,支持多级推送;

6.支持统一报警事件合并处理;

7.联动监控设备,方便影像调取;

8.联动巡护系统,实现全天候安全管控;

9.支持局校统一部署,多维度数据统计;

10.实时联动烟雾报警,消除火灾隐患。

最后,轻舟校园就是基于用户实际需求,满足用户个性特征的校园平台,秉承开放态度,贯彻“术有专攻,业有所长”的理念。

旨在将优秀的产品推荐给用户,并实现数据互通,统一门户,始终坚持“实用、易用、好用”原则,支持定制化需求,为用户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校园。